建設“華北有機旱作農業之芯”,推動“藏糧于地”走向“藏糧于技”——
壽陽農業走上由“大”轉“強”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壽陽是傳統農業大縣,農業發展條件優越,擁有115萬畝耕地,糧食產量近8億斤,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玉米綠色高
質高效行動示范縣、全省雜糧生產先進縣。農耕歷史文化深厚,種植歷史可追溯至夏商時期,農耕傳統世代流傳,厚土重農情懷
賡續綿延;農業科技基礎雄厚,中國農科院環發所壽陽站扎根壽陽30余載,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三等獎1項,在北方旱
作農業科研領域居于領先位置。
晉中作為典型旱作農業區,旱地面積占總耕地的65%以上。借農科院壽陽站試驗站之力,積極打造壽陽、榆次、太谷“一縣
兩區”有機旱作“黃金軸”,建設農高區、農大、農科院、神農集團“四農合一”有機旱作“科創帶”。在晉中國家農高區的示
范引領下,有機旱作農業等三大省部共建實驗室投入運行,太谷、壽陽、榆次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產業園)獲批,有機旱作
農業示范基地達31.1萬畝,全市糧食總產穩定在15億公斤以上,有機旱作正成為晉中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引擎。
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是壽陽農業由“大”轉“強”,實現高質量轉型、現代化發展的出路所在。
示范區以建設“華北有機旱作農業之芯”為總定位,以玉米綠色循環產業鏈和城郊特優農產直供鏈為方向,創新經營體系、
建設示范園區、集成推廣技術、輻射帶動農戶,推動“藏糧于地”走向“藏糧于技”,努力為全國旱作農業設施化、園區化、融
合化、綠色化、數字化發展蹚出新路。圍繞“一圈四區”總布局,推進“兩片十二園”建設,包括路北、路南兩個有機旱作示范
片和穩糧高產、節水灌溉、減量增效、雜交育種、數字農業、種養結合、纂木小米、智慧梨園、設施農業、農旅融合、農產物流
等12個園區,通過實施穩糧保供示范引領工程、設施裝備提檔升級工程、有機旱作農業科技示范引領工程、產業集聚融合發展工
程、綠色發展示范引領工程、主體培育與機制創新工程等六大工程共計27個重點項目,著力構建高質量的有機旱作農業體系。
壽陽縣委、縣政府將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列為全縣“一號工程”,成立黨政主要負責人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實施專班主抓,
出臺支持示范區創建專項政策和人才激勵辦法,確保每年投入1.5億元,讓創建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得到組織保證和資金保證。與此
同時,還將開展種糧“單產王”“高產王”競賽,非轉基因玉米單產已達到每畝2554斤。獎勵種田有技術、能豐產的大戶;實施
優質糧食工程,拓展國家綠色優質高產高效創建成果,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