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推廣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
“沒想到這個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出苗效果這么好,要知道這樣,我早就用了,也不用眼巴巴地盼下雨了。”5月30日,
山西晉中市榆次區李坊村村民韓明堂望著地里齊齊整整的玉米小苗不勝歡喜。
有沒有輕簡實用、省工省力的抗旱播種保全苗技術?答案是有,這項技術就是“旱地玉米探墑播種抗旱保苗藝機一體化技
術”,該技術成果由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王娟玲研究員帶領山西有機旱作農業創新團隊多年研發而成,2023年被農業農
村部列為十項重大引領性技術。
位于晉中市榆次區李坊村的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有機旱作農業試驗基地,今年遭遇了春旱,團隊在試驗基地開展了
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宣傳展示推廣工作。“5月9日,我們的示范田干土層達到了10—12cm,采用研發的4行玉米探墑播種
機豁開表層10cm厚的干土,將種子播種到15—16cm處的濕土上,播后在沒有降雨的情況下,5月19日前后安全出苗,保苗率
達到了90%以上。”王娟玲介紹。
當地百姓聽到這個好消息后,紛紛前來基地參觀學習借鑒,團隊多次組織不同范圍人員的觀摩培訓,緊急調回新研發的播
種機,免費提供給農民使用,全程提供技術指導。長凝鎮西見子村村民侯佩君高興地說:“基地給我們提供的玉米探墑播種機
真是及時雨呀,讓我們能在干旱的情況下播種,真是太好了。”“專家的技術就是好,比我們地里的出苗強太多,我們正常年
份的出苗也不如這個,更不用說旱年了。”李坊村村民梁二狗滿心佩服。
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有機旱作農業創新團隊是“農業農村部旱作節水創新團隊”和“作物高效用水山西省重點團隊”,
曾入選2023年神農中華優秀創新團隊,現為“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牽頭團隊、農業農村部與山西省“有機旱作農業
重點實驗室”核心團隊,在有機旱作農業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和突破,尤其藝機一體化技術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早在2010年,山西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中心就依托主持的行業科研專項“長城沿線坡耕地抗旱補水播種保苗綜合技術研
究與示范”和“黃土高原玉米小麥油菜節水節肥節藥綜合技術研究”(2015年),組織區域優勢團隊開展了多種作物尤其是玉
米抗旱播種技術的協同攻關研究。在全國率先研發形成了有區域特色,適宜山坡、山旱地、小地塊,中小型、靈活多樣的藝機
一體化抗旱播種技術體系,其中“旱地玉米探墑播種抗旱保苗藝機一體化技術”就是重要內容之一,2017年獲得了“山西省科
技進步一等獎”。
2013年春季,晉城市遭遇旱情,高平、陵川干土層深達8cm以上,無法下種。團隊把新研制的20多臺第一代玉米探墑播種
機,一次性交付高平市,開展了玉米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的集中連片示范,播種面積1萬多畝,快速有效解決播種難題,表現
出良好的節本增產增收效果。
“為提高播種施肥精度、仿形靈活度、播深調節便利性、智能化監控,我們又改進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玉米探墑播種機。
第三代玉米探墑抗旱播種機,增加了種子鎮壓裝置、施肥播種監控系統、云平臺監控,提高了智能化水平。”王娟玲介紹。2014
年—2024年,玉米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在晉中市、太原市、長治市、晉城市等地累計示范推廣近百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