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務院、中辦、國辦、農業農村部密集出臺政策,聚焦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與農業現代化,釋放出強烈信號:中
國正加速向農業強國邁進,農機行業迎來歷史性機遇!以下是對這一系列會議和方案的整合與解讀。
2023年三季度以來,中央層面圍繞農機裝備領域連續推出重磅政策組合拳:
1.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發〔2023〕12號)
2.中辦、國辦《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新增農機裝備考核指標
3.農業農村部《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方案(2023-2025年)》明確12大領域攻關清單
4.財政部設立100億元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專項資金
5.工信部啟動"農機裝備產業鏈協同創新工程"
政策核心邏輯:通過"技術突破→裝備升級→場景應用→產業重構"四維驅動,構建符合中國特色的現代農業裝備體系。特
別強調"三個轉變"——從注重數量增長向質量效益并重轉變,從主糧作物向全品類延伸轉變,從平原地區向丘陵山區立體拓展
轉變。
一、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
3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研究了推動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的有關措施。
會議指出,農機裝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要堅持面向農業需求、聚焦重點領域,從突破基礎
技術、完善創新體系、培育優質企業、打造產業集群等方面綜合施策,加快標志性產品研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要用好用足
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大規模設備更新等政策措施,加強中試驗證和熟化應用,促進先進適用農機裝備市場推廣。要發揮標準
引領作用,做好鑒定檢測認證,強化質量監督管理,促進農機裝備產品加快升級。
二、高標準農田建設方案助力農機裝備需求提升
為進一步提高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能力,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
準農田實施方案》。該方案明確提出了到2030年和2035年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并詳細規劃了建設標準、內容、布局、分區
及建設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在建設內容方面,方案強調要因地制宜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統籌開展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綜合治理,將建
設重點放在田內。這不僅包括新建項目的田塊整治、田間灌排體系、田間道路和電力設施配套等基礎建設,還涵蓋了改造提升
項目中的補齊田間設施短板弱項。這些建設內容將直接推動農機裝備在農田作業中的廣泛應用,提升機械化耕作便捷水平,從
而為農機裝備行業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三、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強化農機裝備作用
同樣在3月28日,農業農村部召開了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作推進視頻會。會議強調,要實現高位再增產,必須
主攻大面積提高單產,而良田良種良機良法的深度融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會議提出,要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并
大力推廣精量播種、精細整地、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這些都將依賴于先進的農機裝備來實現。
此外,會議還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墾等發揮示范作用,帶動農戶提高單產。在這個過程中,農機裝備將作為重要的
生產工具,為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提供有力支撐。
四、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2024—2028年)》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科技創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在緊盯世界科技前沿、堅持產
業急需導向的基礎上,農業農村部組織制定了《全國農業科技創新重點領域(2024—2028年)》。在聚焦的10大重點領域中,
農機裝備研制位居前列。
其主要目標:聚焦大型高端智能農機裝備、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重點方向,突破一批標志性整機裝備和關鍵零部件,推
動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與農機裝備融合應用,不斷提升農業物質裝備現代化水平。
重點方向:
(1)研究農機裝備—動植物—土壤環境互作規律及種植養殖生產調控新原理新方法,開發關鍵算法、人工智能模型、農業
傳感器、農機衛星網聯技術、高壓共軌系統、耐磨低阻入土部件、雙結打結器等核心零部件、技術和系統。
(2)研發大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新能源拖拉機、高效精量播栽、精準水肥藥施用、糧油作物及大宗經濟作物高效低損收
獲等大型高端智能農機。
(3)研發丘陵山地及水田專用拖拉機、山地多功能動力平臺、黏重土壤播栽、糧油棉糖果菜茶藥等輕簡采收、熱帶作物生
產等丘陵山區適用農機裝備。
(4)研發設施電動作業及運輸、工廠化育秧(苗)、高效嫁接移栽、果蔬高效收獲及選擇性采摘、環境智能調控、生長信息
及病蟲害監測等設施種植裝備及作業機器人。
(5)研發精準飼喂(投餌)、智能巡檢、疫苗自動注射、轉盤式擠奶、環境智能管控、高效起捕、深遠海智能養殖、糞污及
尾水處理等畜禽水產養殖裝備及作業機器人。
(6)研發農產品產地高效凈理、節能干燥、分選分級、切制加工、保質儲運、畜禽屠宰分割等農產品初加工裝備。
綜上所述,近期國家相關部門召開的會議和出臺的方案,從多個方面為農機裝備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無論是從國務院
常務會議對農機裝備高質量發展的重視,還是高標準農田建設方案對農機裝備需求的提升,再到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
對農機裝備的依賴,都表明農機裝備行業正迎來一個快速發展的新時期。
這場自上而下的產業變革,正在重構中國農業的生產函數。對于農機企業而言,既要抓住新能源、智能化帶來的技術紅利,更
要深入理解中國農業的復雜地形、多樣作物和經營主體特性。那些能實現"高端技術平民化、復雜操作簡單化、重型裝備輕量化"的
創新者,將在新一輪農業革命中占據制高點。政策紅利的釋放窗口期預計持續至2025年,行業洗牌與價值重估已悄然啟動。
文章來源:作物栽培研究圈